微信掃一掃
鄭氏宗祠有古柏,柯如青銅根如石。霜皮溜雨四十圍,黛色參天二千尺。歷經(jīng)滄桑與風雨,精忠赤誠志不移;志士幽人莫怨嗟,古來大材堪為用。此柏號稱“精忠柏”,因是明初文學家宋濂手植,故又稱宋文憲柏。
此柏樹系圓柏,長于“江南第一家”鄭氏宗祠天井,至今670多年,樹高16米,冠幅六七米,胸圍近三米。
?
“江南第一家”即浦江鄭義門,為當?shù)孛T望族,自南宋至明代中葉,以孝義治家,十五世同居共食,長達360年,和睦相處,繁衍生息,集聚終成大鎮(zhèn),鎮(zhèn)以鄭姓命名為鄭宅鎮(zhèn)。
“江南第一家”合族上下躬行孝義治家,道德冠江南,名動天下,現(xiàn)為浙江省廉政建設教育基地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。
鄭氏宗祠坐東朝西,正門臨街懸掛鄭氏宗祠匾,正對十橋九閘的白麟溪;偏門朝南,橫掛朱元璋敕封“江南第一家”匾。鄭義門擁有由鄭氏宗祠、圣諭樓、旌門、東明書院、老佛社、宋文憲公祠等組成的古建筑群,始建于元初,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“江南第一家”的精忠柏,因其歷史悠久,人文內(nèi)涵豐富、深厚而獨特,美名遠播,2015年被評為“浙江省十大名木”之一。
此柏,至今仍樹干堅挺,宛如鄭義門人堅強不屈的脊梁;虬枝蒼勁,直沖云霄,正如鄭義門義薄云天、壯志凌云之風采;枝葉蒼翠,古柏森森,華蓋如云,萬古長青,就像鄭義門孝義治家薪火相傳,綿綿不絕。不管風侵雨蝕,精忠柏始終與鄭義門不離不棄,以自己的忠勇給鄭義門撐起一片綠蔭,給鄭義門注入一股精氣神。而鄭氏宗祠圍拱護衛(wèi),給古柏一個安身立命的家。“江南第一家”的孝義風范與古柏的經(jīng)冬不凋、傲霜屹立、歷經(jīng)滄桑而不倒的品性相映成趣,相得益彰;一方水土,養(yǎng)育一方人,是“江南第一家”的水土滋養(yǎng)了古柏,而古柏見證了鄭義門的歷史演變。
睹物思人。宋濂何許人也?字景濂,號潛溪,謚號文憲,乃明朝開國文臣之首,劉基贊其“當今文章第一”。
歲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宋濂栽種圓柏,就是“欲栽大木柱長天”,希冀鄭氏族人像松柏那樣傲寒屹立,捍衛(wèi)正義,精忠報國。
宋濂因慕吳萊學問和鄭義門孝義治家風范,從金華遷來浦江,定居于鄭義門附近的青蘿山麓,并執(zhí)教東明書院,培養(yǎng)了大批人才。其中鄭氏子弟47人,最高者官至禮部尚書;外地學子中最著名的則是號稱“天下讀書種子”的寧海人方孝孺。
鄭義門的風范,宋先生的學識,相得益彰,取長補短,相互融合,合二為一。鄭義門成就了先生,先生造就了鄭義門。
最終宋濂因胡惟庸案而流放茂州,臨別含淚泣血作《別義門》:“平生無別念,念念在麟溪。生則長相思,死當復來歸?!?
為感念宋濂對“江南第一家”的恩情,鄭義門后人至今還在悠悠歌頌:云山蒼蒼,江水泱泱,先生之風,山高水長!
人事有代謝,往來成古今。精忠古柏和《鄭氏家范》、古建筑群一起,是“江南第一家”文化的根、文化的魂。只要根還在,魂還在,文脈就不斷,終究還會茁壯成長、璀璨綻放。(作者:張錦吐)
版權(quán)所有?2001-2021 浦江華清電腦網(wǎng)絡信息有限公司 浙公網(wǎng)安備 33072602100048號
業(yè)務咨詢和服務專線:0579-88188123 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專線:0579-88188123
免責聲明:您看到的內(nèi)容均為會員發(fā)表,不代表本站立場,轉(zhuǎn)載時請注明作者和出處,并禁止色情、政治、反動等國家法律不允許的內(nèi)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