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掃一掃
浦江農(nóng)民潘文富有著一顆執(zhí)著的“愚公”心。8年來,這位老農(nóng)習慣了扛起鋤頭,默默出門,愣是憑著一己之力修好了荒廢的古道。
山村里住的都是老人
無力修繕道路
檀溪鎮(zhèn)新三村位于浦江縣西北部,處在深山密林中。其中的姚塢自然村距離鎮(zhèn)中心有3公里遠。時過境遷,姚塢自然村村民不斷往外遷,人口越來越少,目前只剩下11位村民常住村里,61歲的潘文富就是其中之一。
潘文富是土生土長的姚塢村人,早年外出打工。隨著子女長大成人,2008年他葉落歸根,回到了這個山坳里的小村。
一直以來,村里共有兩條供村民出行的路。東邊的田埂路將鄰近的自然村串聯(lián)起來,路面也相對寬敞,但路程相對遠。而潘文富屋旁的這條山路,原先是一道不足一米寬的狹窄山嶺。數(shù)百年前,老祖宗一代一代踏出這條路來,是全村人到鎮(zhèn)里趕集以及出門干農(nóng)活的主要通道。
這兩年,由于村里人越來越少,山路的人氣不再像過去那么旺,雜草、破損的地段不斷增多。村里住著的人都年老體弱,無力翻修這條路。
回到老家的潘文富,看在眼里急在心里。
八年
一個人守護一條路
鋤頭、竹編簸箕、鐮刀、鏟子,2009年3月,過完春節(jié)的潘文富出門干活了。
他決定自己來修路。清除雜草、砍掉荊棘和橫生的樹枝,把山嶺兩邊松散的泥土刨掉,重新挖出一條排水溝。
“剛開始修的時候,村里人不理解,讓我隨便做下就行了。平時去拔草、清理樹葉,也有勸我不要做太多,能走就好。但我覺得自己算村里面年輕的,多干點沒關系。”潘文富不怕苦,也不怕累。
兩年后,一條平整的600多米山路終于有模有樣,原先狹窄的通道也加寬至一米半。這段最勞累的大修過程,潘文富每天至少花五個小時用于修路。
為了防止山路再荒廢,修好山路的潘文富成了義務養(yǎng)護人。隨后幾年,他每年至少三次清理山路,鋤草、補平、清溝,像“保姆”一樣守護好山路。
村里人都夸他
他說就當是鍛煉身體
“山路大變樣,村民看在眼里,走在路上,連鄰村百姓都稱贊老潘。”村委會主任于加洪說。
除此之外,潘文富的善心還在其他地方留下痕跡。去年,村里農(nóng)田的一段田埂受雨水沖刷,造成不少泥土滾落,出現(xiàn)了大缺口。
為了讓晚間還在干農(nóng)活的村民能安全行走,潘文富拉著三輪車到附近的水庫拉來石料。一車一百五六十斤,再一塊一塊搬到破損的田埂段填平,然后買來水泥固定好。
有時一人干活來不及,他還動員妻子陳荷花來幫忙,夫妻二人齊力,很快就把田埂修好了。
于加洪說:“他們不怕吃苦,義務奉獻,真的值得我們學習。”
聽到表揚和議論,老實巴交的潘文富沒有想很多,只是埋頭干活;“路大家都要走的,荒廢了就很可惜,我就把勞動當成是一種鍛煉。”
(材料來源:錢江晚報 ?通訊員許乾虎)
版權(quán)所有?2001-2021 浦江華清電腦網(wǎng)絡信息有限公司 浙公網(wǎng)安備 33072602100048號
業(yè)務咨詢和服務專線:0579-88188123 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專線:0579-88188123
免責聲明:您看到的內(nèi)容均為會員發(fā)表,不代表本站立場,轉(zhuǎn)載時請注明作者和出處,并禁止色情、政治、反動等國家法律不允許的內(nèi)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