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兒是越國豐安縣有名的鑿石工匠。 牛兒砌的田埂不會跨坍,只管放心種田。他鏨的石磨、石碓,比別人鏨的絕對出粉要細,用來順手省力。他刻的石碑,更是深得祖
阿根是浦陽鎮(zhèn)有名的火腿師傅。阿根家是久久香火腿的腌制世家。 阿根在空閑時間里喜歡帶著他那7歲大的兒子小豆豆,一邊晃悠悠地在這鎮(zhèn)上的大街小巷來回閑逛。
《尋找彩虹》雪中飛揚攝影皇上配詩 穿過雨夜向云頂進發(fā) 彩虹藏匿在霧靄深處 泄出幾片春光尋找 以火的
收到《澳門月刊·旅游視野》2015年第四期,內(nèi)里刊登一篇散筆《杭坪擺祭的前世后生》,感謝費淳主編的抬愛!讓我今年第二次登上該刊。
阿貴的泥人攤常年擺放在浦陽城四牌樓處。 阿貴是個孤兒,他所有的財產(chǎn)就是一只木箱,一條板凳。 阿貴從13歲起就跟著一位山東的師傅學做泥塑了
66歲的鄭宅五房村村民鄭一心是個殘疾人。雖然他沒上過幾年學,但極富研究和創(chuàng)造能力。他做過汽車鈑金工,參加過我國第一代微型汽車生產(chǎn),當過我縣機電有限公司總經(jīng)理,先
“李鐘表”,鎮(zhèn)上的人都這么叫他。因為無論什么鐘表,只要到他手里,正反一瞅,一搖晃,貼耳一聽,便知毛病出在那了。 李鐘表的鐘表修理鋪開在浦陽鎮(zhèn)的橫街處
認識派頂村,是因為一次走訪。 那天,應好友相邀走進了這個坐落在浦江西部群山環(huán)抱的山村。村莊依山而建,從一條蜿蜒的水泥道拾級上山進村,好友站在村口
小小說《縣長要來過大年》發(fā)《天池小小說》第四期,感謝編輯厚愛! 記之,存檔! 縣長要來過大
今天是世界讀書日,我這個山里佬也跟風湊湊熱鬧,寫了一篇小文。蒙《今日浦江》報三版編輯張慶平老師厚愛,并不厭其煩地進行巧手剪裁,得以今日見報! 深謝張慶平
近日收到2015年第四期《百花園》雜志,內(nèi)有一篇我的小小說《種瓜不能得豆》!感謝編輯龍歌老師?。?! 種
蒼天厚土本無塵, 翰墨飄香山水真。 更有和風多好客, 任君自取一江春。 (作者:陳加元,系省政協(xié)副主席)
客來何處覓鄉(xiāng)愁, 野水淙淙山道幽。 栗里人家蓬下月, 松風煮酒醉難休。 (作者:省政協(xié)副主席陳加元)
石西民是我國著名的報刊活動家、黨在宣傳文化戰(zhàn)線上的杰出領導人,1912年11月4日(農(nóng)歷九月廿六日)出生在浦江縣西鄉(xiāng)石宅村。曾任重慶《新華日報》編委、編輯部主任
陳琪的身份,有一點點特殊。首先,他是畫家。陳琪出生在浙江浦江,那里本就是書畫之鄉(xiāng),崇尚書畫的民風古來有之。在這樣的環(huán)境下,陳琪在幼年就喜歡上了畫畫。
小小說《驚魂》刊發(fā)于吉林省文聯(lián)刊物《小說月刊》2015年第三期,感謝于編輯!這是今年繼二月新發(fā)《澳門月刊》后的“攻下”的第二家省級公開發(fā)行雜志,記之存檔。
登臨小浦西部某處山脈,細雨打濕的清明,雷聲驚醒了我那根思念的神經(jīng)。乘著春風,我去看望我的老父親,一別三年愰如昨日,已成永訣。點一柱香帶去我的問候,燒一刀紙希望您
讓陽光照著清明 檐下的兩棵柳 和我幼年一樣高了 過冬會讓人心憂 現(xiàn)在我試著換位 猜想媽媽彌留之際 當年 一棵樹被風攔腰
說到古詩詞里關于清明的名篇佳作,唐杜牧的《清明》詩自然是一首無法繞得過去的經(jīng)典?!扒迕鲿r節(jié)雨紛紛,路上行人欲斷魂。借問酒家何處有?牧童遙指杏花村?!边@首詩曾在1
版權所有?2001-2021 浦江華清電腦網(wǎng)絡信息有限公司 浙公網(wǎng)安備 33072602100048號
業(yè)務咨詢和服務專線:0579-88188123 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專線:0579-88188123
免責聲明:您看到的內(nèi)容均為會員發(fā)表,不代表本站立場,轉載時請注明作者和出處,并禁止色情、政治、反動等國家法律不允許的內(nèi)容!